2018年7月開啟了與機械科的緣分,35個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們聚集於此,期待你我的緣分就此啟航,要能夠對班級產生向心力,彼此團隊合作,一開始僅僅是「口號」、「希望」而已,難免的準備活動時產生摩擦、衝突,但身為導師的我,卻認為衝突本來就是溝通的過程,唯有不斷的溝通協調才有達成共識,彼此合作不是嗎?這也正是面對重大社會改變的一種能力啊!
第一次段考後的新生露營活動,期待之餘還有些許的壓力,營火晚會的重頭戲就是各班的演出,如果要省事、省時,只需要找某些有專長的同學表演即可,可是這樣就失去了團隊精神,無論如此大家一起參與才是活動的目的,所以讓康樂股長與副班長一起負責此項目,後來決議分為兩段舞蹈表演,全班分為兩組,由學生負責訓練,一開始懶散,慢慢大家建立起默契,拍手(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1lMwbPT9Og)這首歌舞蹈也開始有個雛型了,文育在編排隊形上非常用心,把全班分為三個區域,不同的動作,還有高低層次的表現,很有水準的編舞。
另一組人員則表演夢燈籠(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H-XKpYY4Yw),很克難的在車庫裡練習
用螢光棒展現力與美,表演時將燈光觀暗,視覺效果非常華麗,演出時本班是壓軸表演獲得滿堂彩,在一旁看表演的我超級感動,錄影的畫面有點距離,不如現場震撼(表演影片https://youtu.be/qvEWqI_ADPk),下次應該要架一台攝影機效果會好一些。
未進行活動之前,先孩子搭設晚上的窩,真理探索園區設有木棧板,搭設帳棚挺簡易,帳篷設備還算新穎,只是似乎帳篷小了些,
還好只讓學生四人一組,不然這群人高馬大的男孩子,肯定無法躺平。
大家效率很好
晚上的窩已經搭建完成
本班唯二的兩個女生,搭帳效率更高,還四處幫忙其他同學呢!
露營正是培養團隊默契的好時機,分站活動非常的多元
一、漆彈對抗賽
迷彩裝一上身,面罩一戴妥,看起來全部一個樣,拍完照都認不出來誰是誰了
拿起漆彈槍擺出帥氣的姿勢
二、擺盪大原木
一組8個人必須要同時站上會晃動的大原木上,保持平衡並且完成校歌演唱,難度★★★★。
練習時東倒西歪,毫無默契可言,一有人站上去,另一邊的人就跌落,此起彼落的哀號聲。
三、傳遞砲彈
全班輪流穿越掛在樹上的輪胎,必須一群人抬起同學穿越,被搬運的同學必須完全信任對方
四、攀岩體驗
確保裝備最為重要,關主很仔細講解示範裝備的穿法,汶翰的示範非常盡責喔!!!但同學們卻笑到肚子痛~~~
看起不太高的攀岩牆,真的要往上爬也不是那麼容易,手腳能夠支撐處,很難施力,大概都只能爬到中間位置而已。
我也上場體驗看看,一把老骨頭果然爬不太上去。
五、不倒的竿子
1.所有成員圍成圓形
2.每一個人手持竹竿將竹竿直立地上(手掌平放於竿子上,不可緊握)。
3.全部一起放手接住前一位的竹竿。
4.完成十次即可過關
看起來簡單的遊戲,卻一直失誤,過程中還差點起了爭執
六、團結的繩
1、木板上有好多條繩子,一人拉住一條繩子
2、中心木板上放一顆球,用繩子代替手,上下拍球
原來這有這麼多的眉角,大家拉繩的力道要平均,也要拉緊繩子,上下晃動的頻率不可太大,否則球就會掉落地上。
七、同心協力傳呼拉圈
1.全班手牽手圍成圈
2.將呼拉圈套入同學手中,穿過身體到第二個人手中
3.最快傳完一圈的組別獲勝,過程中手不能放開
4.第一次傳完後,各組組員討論如何改進傳遞的方法
八、解方程式
1 、大家面對面圍成一個圈,
2、每個人2隻手分別牽不同的人,
3、但不可以牽自己的左右鄰居,
4、並且牽手時依序往上堆疊〔意思是第二次牽的手要疊在第一次牽的上面,第三次牽的要疊在第二次的上面,依此類推〕
5、都牽好後,想辦法繞過其他人解開這個鎖,直到變成一個或若干個大圓,
6、且手不能打結,過程中千萬不能將手放開,否則就要重新開始。
超難解開的啦!怎麼越解大家抱得越緊呢!
九、地牛翻身
1.分成各組別,每組都有一片像地墊的牛津布,大小都一樣。
2.請各小組學員都站在布上,不能有任何身體部位在地布以外。
3.當遊戲開始時,小組必須把踩在地上的地布翻面,過程中仍不能有任何身體部位在地布以外。
4.看哪一組的速度最快完成即可獲勝。
為了縮小站立的面積,學生採騎馬打仗的模式,把體重較輕的同學背在背上,
晚餐是採取野炊的方式,原子炭升火每個人灰頭土臉,空氣中煙霧瀰漫
每一組的大廚看起來都是架式十足
教官們會幫忙各組確保白飯沒有燒焦,不然肯定要餓肚子了
現在的野炊食材已經切好分裝完畢,每一道菜都有步驟說明,學生比較容易進入狀況,以前如果菜色中有魚往往都是半生不熟,這次發現魚類食材都已經先炸過,學生只要加熱即可,果然與時俱進,方便多了。
一道一道菜出爐了,看起來是餓壞了
大家狼吞虎嚥
三兩下就把桌上的食物清光光
兩天的活動很快就到了尾聲,滿滿的回憶都留在你我的心裡,得到了最佳晚會表演
總爺糖廠合影留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