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81109-教師專業社群研習_181110_0004.jpg

時間:2018年11月9日

地點:台灣師範大學

主題:教師專業學習社群

課程內容:

一、教師專業學習社群〈吳俊憲教授〉

20181109-教師專業社群研習_181110_0001.jpg

(一)概念講解:總綱中提及要培養學生「自發、互動、共好」的願景,如要達到此境界教師也需要「自發、互動、共好」,那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更是必要的,教授讓學員們用「大家來找碴」的方式,實際分組討論一個反面的社群計畫的案例,進行反向思考,釐清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最主要的理念,要以學習者為中心規劃社群進度及目的,不能單純考慮到教師們的興趣而是要聚焦在學生身上。

20181109-教師專業社群研習_181110_0011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▲很認真討論社群實施計畫中錯誤之處

 

(二)運作模式 EDPI

1、評估學生學習需求做為出發點:評估孩子的需求、欲提升何種能力、不要一窩蜂去模仿其他學校的狀況,畢竟每個學校的特質不同

2、然後根據學習需求來診斷教師教學不足處,並發覺教學問題

3、依此擬訂教師社群主題、內容和運作方式的計畫,最後提出教師增能及成長計畫

4、執行計畫,並落實課堂實踐以精進教學

 

二、團隊合作〈吳錦惠教授〉

教授一開始以「馬雲」為例,「為何馬雲可以成立電子商務平台?」馬雲其實只會收發電子郵件,上網搜尋資料而已,但他最擅長的是去組織團隊,只要團隊能夠分工合作,就能造就無限的未來。

(一)團隊合作的概念

1、「靠天分可以贏球,但是靠團隊與智慧才能贏得總冠軍。」──籃球巨星喬丹(Michael Jordan)

2、與自己競爭,與別人合作。

3、EQ比IQ重要,職場上並不歡迎單打獨鬥的英雄,而是能與人團隊合作的人才。

4、一個人無論多麼能幹、聰明、努力, 只要他不能與團體一起合作,日後絕不會有什麼大成就。

省思:團隊需要許多不同特質的人一起合作,可以彼此互補,但團隊內部的寬容度若不夠,效率將相抵;性格不同,衝突難免;多協調 ,抱持同理心,一旦達成共識效果就加倍,可以形成一股前進的動力呢!

(二)杯疊我最行

1.每組十個紙杯:要堆疊在一起
2.每組一組拉繩:橡皮筋上的繩子數量不定,隨機取用正如教學現場的狀況無法掌握

20181109-教師專業社群研習_181110_0008.jpg
3.利用拉繩與紙杯疊成金字塔:只能用拉繩不可以用手

20181109-教師專業社群研習_181110_0009.jpg
4.最快完成高塔的組別獲勝

5、訣竅分享

省思:活動中應該要有一個指揮者,所有成員皆身處其中,容易造成盲點且各自為政,無法達到合作的平衡。

三、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規劃與參與〈仁美國小王美惠校長〉

(一)社群緣起

校長分享了仁美國小推動教師專業社群的經驗,一開始僅僅是配合教育局的精進計畫而申請社群,循序漸進的方式去推動「師師有社群」

(二)運作方式

1、以學年為單位,邊聊天邊研習,紓壓又容易產生共識

2、結合週三進修時間,增加參與動機

3、團體動力的運用-缺席得到關注

4、模組式的運作,降低工作負擔
 

四、實例分享〈勝利國小黃郁雯主任〉

勝利國小教務主任提到一開始在推動社群時,遇到了不少阻礙,老師們非常抗拒,在暑假的共備中提出了不少抱怨,「好好教書不好嗎?」「社群只是在增加負擔、搞花招而已」,大概可以歸納出一般老師最深層的想法:

1、增加負擔

2、本位主義:教學的眉眉角角是我個人的教學魅力,為何要分享呢?

但經歷過無數次的共備、增能及產出,多次的分享形成了同儕意識,產出教案獲得成就感,滾動式修正再精進教案的內容,彼此對社群有越來越強烈的認同感。

省思: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推動上常常會遇到一種狀況,一般老師會應該會有這種疑惑「不做會怎樣呢?」,但我的想法是「不做不會怎樣,但做了能夠不一樣」,一個人在教學的歷程上可以走得很快,但一群人可以相互扶持成長、彼此激勵,可以達到「自發、互動、共好」的目標。

20181109-教師專業社群研習_181110_0012.jpg

▼研習中透過不斷的分組對話,吸收到各校推動社群的經驗,站在巨人肩膀看到的世界更加寬廣了。

arrow
arrow

    Reina~小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