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研習主題:台南區素養導向課程課設計工作坊
- 研習日期:2018.10.29
- 研習紀要:
雖然任教於高職,但108課綱技術型高中的領綱與普通高中的領綱落差不大,尤其是素養導向這個區塊,基本核心概念是相同的,正巧有分區的課程設計工作坊,研習有實作設計課程,此部分非常適用於教學現場,主講者是北一女的國文老師,先就素養導向的理論切入:
一、前言:
老師提到「力量往往來自於差異性,而非相似處」,這段話讓我印象深刻,我們如果一直停留在舒適圈,課程就會毫無變化,所以面對課綱的改變,似乎也變成了不得不改變的契機。
學生的學習種類不同,我們也應該調整教學方式去面對。
▼所羅門各類型代表意義(黃國豪、張仕政、陳冠宏、尤弘志,民94)
活躍型 | 學習過程的方式,必須要與人討論或是親身體驗,學習成效才會顯著。 |
沉思型 | 學習過程中,可以獨自思考就能解決問題。 |
感悟型 | 對事實或日常生活能夠接觸得到的事物較能理解,對於抽象的事物較無法去想像。 |
直覺型 | 太過於詳細與重複的學習反而會感到不耐煩,並且會造成學習障礙,必須透過學生自 行嘗試,學習成效才會比較顯著。 |
視覺型 | 如圖解的學習過程,學習成效會比較顯著 |
語言型 | 以文字敘述的學習過程,學習成效會比較顯著 |
序列型 | 學習過程中不能做跳躍式的學習,必須從最基本並按照順序進行學習。 |
綜合型 | 只要對各方面都有初步的認識,就能夠自行融會貫通。 |
從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成以「學習者為中心」,所以課程設計的同心圓如下▼
在設計課程時必須要從學生為主體,去考量希望學生獲得何種能力,確定目標後再找出適合的教學模式
二、素養課程設計
講師已經整理出表格模式,只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往下撰寫,即可把握每一文本的教學模式。
(一)撰寫單元目標:
1、先從國文領綱(https://www.naer.edu.tw/files/15-1000-10609,c1174-1.php?Lang=zh-tw)中挑選最符合文本內容的項目
2、運用ABCD撰寫
(二)學習重點:從領綱中的「學習表現」及「學習內容」中確定每一節課要教授的重點為何。
(三)課程設計
1、以〈勸和論〉為例,挑選A-2領綱(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)為主要學習目標撰寫
2、以〈燭之武退秦師〉為例,挑選A-2領綱(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)為主要學習目標撰寫
- 課程省思:
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個教學法,在文本的探究上可以使用,研習結束後我試著讓學生嘗試,運用「比較的讀書法」
1、不閱讀文本,我僅講述范仲淹當時身處的背景及遭遇
2、直接從題目「岳陽樓記」進行探索
3、讓學生分組討論提出「設想如果自己是范仲淹如何寫出一篇〈岳陽樓記〉」、「你在閱讀文本前推測〈岳陽樓記〉此篇作品中會有何種線索、情緒?」、「你被貶謫(降職或失業)後可能會在岳陽樓做些什麼?」
4、學生天馬行空提出自己的想法:
失落之情 | 海 | 看美景(放空) |
思考人生 | 寫詩、寫文章 | 看到的東西 |
閒晃 | 用餐 | 抱怨 |
發洩 | 憤怒 | 不滿的情緒 |
眺望遠方 | ||
其實在面對挫折失意,古至今大多會有同樣的情緒反應,如此學生更能感同身受,進一步去了解范仲淹在寫作時的情感投射。
- 研習公文